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服务适宜技术分会大健康服务平台 登录 / 注册
尪痹(类风湿关节炎)中医护理方案(试行)
添加人:admin     添加时间:2020年03月04日     阅读: 837 次     来源:山西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
一、常见证候要点

1.风湿痹阻证:肢体关节疼痛、重着,或有肿胀,痛处游走不定, 关节屈伸不利,舌淡红苔白腻。

2.寒湿痹阻证:肢体关节冷痛,肿胀、屈伸不利,局部畏寒,得寒痛剧,得热痛减,舌胖,舌质淡暗,苔白腻或白滑。

3.湿热痹阻证:关节肿痛,触之灼热或有热感,口渴不欲饮,烦闷不安,或有发热,舌质红,苔黄腻。

4.痰瘀痹阻证:关节肿痛日久不消,晨僵,屈伸不利,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,舌暗紫,苔白厚或厚腻。

5.气血两虚证:关节肌肉酸痛无力,活动后加剧,或肢体麻木,肌肉萎缩,关节变形;少气乏力,自汗,心悸,头晕目眩,面黄少华,舌淡苔薄白。

6.肝肾不足证:关节肌肉疼痛,肿大或僵硬变形,屈伸不利,腰膝酸软无力,关节发凉,畏寒喜暖,舌红,苔白薄。

二、常见症状/证候施护

(一)晨僵

1.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、程度及受累关节。

2.注意防寒保暖,必要时配戴手套、护膝、袜套、护腕等。

3.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,交替进行50~100次(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);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0次。

4.遵医嘱穴位按摩:取双膝眼、曲池、肩髃、阿是穴等穴。

5.遵医嘱艾灸:悬灸阿是穴。

6.遵医嘱中药泡洗。

7.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。

8.遵医嘱中药熏洗。

(二)关节肿痛

1.观察疼痛性质、部位、程度、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。

2.疼痛剧烈的患者,以卧床休息为主,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。

3.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。

4.勿持重物,可使用辅助工具,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。

5.遵医嘱穴位贴敷:取阿是穴。局部皮肤色红,禁止穴位贴敷。

6.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。

7.遵医嘱中药药浴。

(三)关节畸形

1.做好安全评估,如日常生活能力、跌倒/坠床等,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。

2.遵医嘱艾灸:取阿是穴。

3.遵医嘱中药泡洗。

4.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。

5.遵医嘱穴位贴敷:取阿是穴。

(四)疲乏无力

1.急性期多卧床休息,恢复期适量活动,防止劳累,减少弯腰、爬高、下蹲等动作。

2.遵医嘱艾灸:取足三里、关元、气海等穴。

3.遵医嘱穴位贴敷:取肾俞、脾俞、足三里等穴。

三、中医特色治疗护理

(一)药物治疗

1.内服中药:风寒湿痹者中药宜温服;热痹者中药宜偏凉服。

2.注射给药。

(二)特色技术

1.中药泡洗:建议在晨晚间进行;温度在37~40℃,以患者耐受为宜;夏季温度可偏凉,冬季温度可适当调高(其他详见附录2)。

2.中药离子导入。

3.艾灸。

4.穴位按摩。

5.穴位贴敷。

6.中药熏洗。

7.中药药浴

(1)湿热痹阻证:温度38-40℃左右。

(2)寒湿痹阻证:温度40-43℃左右。

(3)夏季温度可偏凉,冬季温度可适当调高。

四、健康指导

(一)生活起居

1.居室环境宜温暖向阳、通风、干燥,避免寒冷刺激。

2.避免小关节长时间负重,避免不良姿势,减少弯腰、爬高、蹲起等动作。

3.每日适当晒太阳,用温水洗漱,坚持热水泡足。

4.卧床时保持关节功能位,行关节屈伸运动。

(二)饮食指导

1.风湿痹阻:宜食祛风除湿、通络止痛的食品,如鳝鱼、薏苡仁、木瓜、樱桃等。食疗方:薏仁粥、葱豉汤。

2.寒湿痹阻:宜食温经散寒、祛湿通络的食品,如牛肉、山药、枣、红糖、红小豆等。食疗方:红枣山药粥、黄酒烧牛肉等。

3.湿热痹阻:宜食清热祛湿的食品,如薏苡仁、红豆、黄瓜、苦瓜、冬瓜、丝瓜、绿豆芽、绿豆等。食疗方:丝瓜绿豆汤、冬瓜薏仁汤。

4.痰瘀痹阻: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,如山楂、桃仁、陈皮、薏苡仁、绿豆等。食疗方:薏苡仁桃仁汤、山芋薏仁粥等。

5.气血两虚:宜食补益气血的食品,如大枣、薏苡仁、赤小豆、山药、阿胶、鸡肉、牛肉、乌骨鸡、黑芝麻、龙眼肉等。食疗方:大枣山药粥、乌鸡汤。

6.肝肾不足:宜食补益肝肾的食品,如甲鱼、山药、枸杞子、鸭肉、鹅肉、芝麻、黑豆等。食疗方:山药芝麻糊、枸杞鸭汤等。

(三)情志调理

1.多与患者沟通,了解其心理状态,及时给予心理疏导。同时鼓励患者与他人多交流。

2.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,给予情感支持。

(四)康复指导

1.保持关节的功能位,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康复运动,活动量应循序渐进的增加,避免突然剧烈活动。

2.病情稳定后,可借助各种简单工具与器械,进行关节功能锻炼,如捏核桃、握力器、手指关节操等,锻炼手指关节功能;空蹬自行车,锻炼膝关节;踝关节屈伸运动等。逐步可进行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练气功等锻炼。

五、护理难点 

患者坚持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差

解决思路:

1.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。

2.制定个体化的康复锻炼计划。

3.多与患者(家属)沟通及随访。